政策法规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

谈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

纵观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无论是内在品质还是安全性标准方面,都与国际市场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也和国内日益增长的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赛迪世纪信息认为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食品安全控制与追溯信息系统成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当前的迫切需要。

食品安全追溯信息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运用规模化养殖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来完成对食品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安全控制与追溯体系的建立,从而满足人们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一、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发展现状

1、 我国政府积极推广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为加强对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适应国际食品领域发展的趋势,我国政府积极推广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鼓励食品企业实施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制的规定。2004年9月,国务院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200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该法律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的要点,规定企业在食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都要有能够实现追溯所要记录的内容,强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在研究和实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过程当中,我国政府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如为了应对欧盟在2005年开始实施水产品贸易可追溯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试行)》等。

2、 食品安全追溯试点项目逐步开展

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了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项目”。2005年,北京市开展了自产蔬菜产品质量追溯试点。北京市农业局与河北省农业厅建设完成的北京市农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对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横跨生产、包装、加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并覆盖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等多个领域,有效支撑了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的管理。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食品可追溯机制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以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为契机,首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正逐步走进普通市民的生活。与此同时,上海市、天津市、河南省等其他省市也在大力推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进程。

3、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全面实施尚存在问题

鉴于中国特有的国情,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全面实施尚存在一定问题,包括:消费者对食品追溯体系的认知度低,企业实施食品追溯体系的需求不大,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食品追溯体系不兼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系统性不够等。

二、 国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发展和经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追溯制度来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欧盟、美国和日本是较早开展食品追溯标准化工作的地区和国家。这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法律法规健全,组织执行机构配套。政府和企业逐步建立实施以预防、控制和追溯为特征,使得食品安全生产受到全程监控。

1、 欧盟

最早开展食品安全追溯的是欧盟。1997年为应对疯牛病事件,欧盟开始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尤其是牛肉制品的追溯体系。2000年1月12日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将食品安全作为欧盟食品法的主要目标,形成一个新的食品安全体系框架。其中提出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就是首次把“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原则纳入卫生政策,强调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所负的责任。并引进HACCP体系,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可追溯性。2000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按照欧盟的规定,食品、饲料及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其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阶段必须确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

2、 美国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性恐怖主义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在该法案的指导下,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制定了《记录建立和保持的规定》、《生产设施注册及进口食品运输前通知的规定》和《管理性扣留的规定》等法规,为企业和执法者提供了实施食品追溯的技术和执法依据。2004年FDA又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加工、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全过程记录,并要求到所有与食品生产有关的企业2006年底都必须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此外,FDA和USDA—FSIS制定了食品召回规定和规范市场的《联邦安全和农业投资法案》。

三、 基于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

1、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能从根本上解决食用食品安全问题。系统的实施可推进农业的信息化,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重要一环。同时,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能指导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提高我国食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全球农业定位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电子标签等技术逐渐应用于食品追溯,显著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2、 推广统一标识系统

ANCC系统是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国际上称为EAN.UCC系统,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rticle Numbering Center of China,ANCC)根据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制定的EAN.UCC系统规则和我国国情,研究制定并负责在我国推广应用的一套全球统一的产品与服务标识系统。

很多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I)开发的全球统一标识(EAN.UCC)系统,对部分农产食品进行跟踪与追溯。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应尽快全面推广GSI全球统一标志编码系统,加快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国际化程度,满足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市场准入方面对食品安全追溯的要求,有效应对其设置的国际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

3、 建立全国联网平台,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

建立全国联网的信息平台,创建农产品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和其他可追溯信息数据库。同时,连接各省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网络,实现部、省、地、县和市场监测信息共享与互通,及时掌握质量安全动态信息,强化追溯、预警和信息发布。将食品追溯体系与GAP、GMP、HACCP结合实施,更有效发挥各自的作用。只有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形成一个可供消费者、管理机构快速有效追溯的记录监控系统,才能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和适应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需求。

四、 结语

影响我国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推广的主要因素是观念落后、农业生产的规模小、技术问题和操作成本高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编码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在食用农产品供应链条内引入和实施信息管理系统的成本将会不断降低,农业现代化也将使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版权所有: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执行标准:SB/T10530-2009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00737号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9036240号-8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60031